找回密码
 回归徐氏
搜索
查看: 199|回复: 3

[人物] 致富路上的引路人——记贵州息烽前奔村远教员徐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7-6 11: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徐氏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回归徐氏

×
  她,毕业之后可留在外地,拥有一份丰厚的工作。

  她,没有时间辅导孩子的学习,把孩子送到外地弟弟家。

  她,不顾家人反对,毅然选择回到农村,干起了亲戚朋友认为都不起眼的工作。

  她,就是贵州省息烽县流长乡前奔村远程教育操作管理员——徐兰。

  1995年7月,从息烽职校幼师专业毕业的徐兰放弃了在外工作的良好机会,不顾家人反对,毅然在村里办起了第一家学前班,开始从事自己的教学工作。9年后,村委会开始选举,凭借自己高素质、高文凭这一优势,她又被村民推上村委会副主任这一“宝座”。于是,她放弃了自己的教学生涯,开始走上了为人民服务的道路。在三年的“村官”生活中,徐兰发现村民致富路子主要是依靠传统的农业,且结构单一,这不利于村长期的发展,村民想致富也是纸上谈兵,想摘掉“贫困”的帽子更是遥不可及。

  如何带领村民致富,如何发展村的经济……一连串问题涌上徐兰的心头。

  2007年,县里公开向社会招聘村级远教专干。得知这一消息后,徐兰高兴不已。“用远程教育来发展村的经济一定能成功。”这是徐兰当时得出的结论。

  为了帮助村民利用远教来致富,徐兰开始专心研读远程教育方面的书籍,并查找相关资料。当时远教资料并不好找,徐兰就开始用手抄,边抄边记,经过几个月的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同年,她便考取了该村的远教员。

  “担任远教员之初,我就是想借助远教平台带领村民奔小康。”徐兰告诉笔者。

  徐兰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但起初她也只是“摸着石头过河”,边学边用,主动上网查找远教的相关内容,不分昼夜学习、记录、撰写心得体会,不到半年的时间,她掌握了远教的基本内容。肚子里有了知识,加上起初的设想,她结合村情制定了教学计划,确定每月2天为走访服务日,并组织党员、干部及群众集中学习,每月4天辅导村民学习。有了明确的计划,徐兰成天走寨串户,成为了村里名副其实的大忙人。“有时深夜10点她都还在村委会查阅资料、学习知识。”村党支部书记王正忠介绍。

  如何把远程教育和党支部结合来发展村的经济?于是,徐兰结合村情,成功走出了一条“支部+远教+农户”的道路。村党支部起带头作用,充分发挥远教平台,结合农户的所需、所求,对不同层次的学习对象进行分类施教,几年来,她共组织千余名村民收看相关的法律政策,村民的学习意识、素质教育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前奔村远教点也多次得到上级部门的表扬,她是一个责任心很强的人。”提起徐兰,乡远教办负责人李碧竖起了大拇指。

  除了组织村民学习,徐兰还结合自身实际,刻录300余张养殖、种植等方面的光碟张免费发到村民手中,在她的引领下,全村涌现出了10余户科技种植和养殖示范户,从而使前奔村步上了产业结构调整的路子。

  “现在能养到30头猪,也完全是靠徐兰的帮助。”依靠远教致富的村民陈国俊说。在饲养过程中,部分村民常常会遇到一些饲养方面的问题,每当村民找到徐兰,她就及时从网上、书上寻找答案,一个个帮助其解决,不能解决的,她就认真记下,到乡里找农机部门。目前,在徐兰的帮助下,全村已涌现出10余户养殖大户。

  前奔村紧挨乌江库区,坡耕地面积占7成以上,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发展农业生产的条件极为不利。该村结合实际,避开这些不利因素,抓住其海拔低,日照充足,气候温和等自然优势,开始发展梨子种植,但是,由于村民不懂技术,种出来的梨子卖不出好的价格,有些果农纷纷砍掉果树,退出了梨子种植这一行列。徐兰看到这一情况,心里很不是滋味,为何不通过远教平台让村民学习梨树施肥、拉枝、防治病虫害、除草等技术呢?徐兰说干就干,她在网上下载相关视频,只要农户有时间,她就放给群众看,几个月下来,村民掌握了一定的施肥、拉枝、防治病虫害、除草等技术,纷纷开始重新种植梨树。

  目前,前奔经果林已成功带动龙泉、四坪等周边村子连片种植3000余亩,预计3年进入盛果期后,年可实现产值300余万元,果农户均收入8000元。

  “村产业结构调整离不开远教。”村党支部书记王正忠说。

  “在远程教育工作中,我只做了该做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结合学习科学发展观,把村的远教工作做好做扎实,多为群众办实事好事”,说到村远程教育今后的发展,徐兰平静地说。(蒋仁义)
发表于 2011-7-6 14:04 | 显示全部楼层
顾此大家,失彼小家;心系民众,精神可嘉。
发表于 2011-7-6 19:29 | 显示全部楼层
学前教育。
发表于 2011-7-6 23:2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徐卫 的帖子

徐家的骄傲!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向全世界推广中华文化瑰宝徐氏文化的联谊平台 ( 粤ICP备12026633号-3 )

GMT+8, 2024-6-2 08:40 , Processed in 0.202783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