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回归徐氏
搜索
查看: 176|回复: 2

[纪实] 徐锡麟刺杀恩铭目击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0-10 08: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徐氏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回归徐氏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徐锡麟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安徽巡抚恩铭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马宗汉烈士墓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绍兴徐锡麟故居                 
 
 
    ◆潘学固
   
    本文作者潘学固(1893-1982),一名潘重,安徽桐城人。少年时代曾伏在安徽巡警学堂的墙头上目睹徐锡麟刺杀恩铭的情景。先后就读于安徽法政专门学校和北京法政大学。毕业后供职于安徽省政府,并在怀宁试创实业。抗日战争时,又在四川松潘创办中华金矿公司。1947年迁寓南京,次年回安庆。后举家赴上海定居。1960年5月被聘为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1961年4月,与沈尹默等筹建上海市书法金石研究会。
   
    徐锡麟,浙江绍兴人,父亲是富商,因锡麟在读书时就常宣传革命思想,仇视清廷,他父亲恐受连累,分了一部分财产给他,表示脱离父子关系。因此锡麟得以东西奔走,结识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从事革命活动。
   
    徐锡麟早年留德学警察,后在日本认识孙中山先生,策划在安庆起义。于是他向清廷捐了一个道员衔头,指分安徽候补。并经与安徽巡抚恩铭要好的权势人物推荐,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冬季到了安庆,向抚院报到。巡抚恩铭接见后,甚为欢喜,派他为安徽巡警道道尹。锡麟因势利导,小心逢迎,并具了门生帖子,拜恩铭为师,恩铭欣然引为亲信,又派他兼任巡警学堂会办。这正合了他的心意,因此得以从容布置一切。次年(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夏季,巡警学堂有一班学员毕业,锡麟计划利用这个时机发难,定于光绪三十三年五月二十八日(公元1907年7月8日)上午八时举行毕业典礼,呈请恩铭亲自检阅,点名发放毕业文凭,得到恩铭面许。不料五月二十五日夜八时许,抚院传谕:毕业典礼提前二日,改在二十六日上午八时举行,徐锡麟心知有异,但一切已筹备就绪,只得奉命办理,传知全体司事人员提早到场,并作好思想准备,对同志说:“发难自我,成功不一定是我,自有后来人”等等。
   
亲眼目睹徐锡麟刺杀恩铭
   
    我父亲名淇,字寄岑,当时兼在巡警学堂讲授公文程式课程,所以在五月二十六日清晨匆匆去学堂。我那时才十三岁,一时好奇心动,想去看看热闹,于是瞒着家人,只说上学,一直奔到巡警学堂。这个学堂在安庆城内北隅一个比较偏僻地方,地名北花亭,四周多是桑田菜地。因为学堂传达人员与我熟识,可以自由进出。我正在四处张望游戏,忽然一位司事人员大声疾呼说:大帅就到了,快把这些小孩子一齐赶出去。于是一班差役遂将我们小孩子十余人撵出大门之外,并不许在门外伸头探望。我正无法可施、大失所望的时候,忽然一些小孩都不见了,走开几步,朝后一看,原来他们全都爬在学堂围墙外的一些柳树上。我也爬上柳树,伸着半截身子向里探望。大约是雨操场吧,靠着墙摆着一排桌子,铺了大红桌布,后面一排太师椅,有六七张之多,也披着大红椅披椅垫。我正在凝神观看,忽然一大群穿着清朝制服的大小官员,鱼贯入场,分别就座。中座的当然是抚台大人恩铭了,他身躯不大,坐下以后,身后两边大约有五六名“戈什”,头戴红缨卫斗,身穿蓝纱长袍,腰挂佩刀,十分威武。坐在抚台两边的大约是藩台、臬台等大官。这时鼓号轰鸣,毕业学员一律身着警服,由司令员喊着口令,鱼贯而入,面向正座,排列整齐。这时徐锡麟身着警官服装,向前正步走了三步,抵达桌子边沿,行过劈刀礼,将刀插入鞘内,双手奉上一本书,大约是毕业名册,随即大声说了几句话,我在柳树上距离太远听不清楚。只见座上一些大小官员,彼此相顾,神色仓皇,很是紧张的样子。又见徐锡麟很快地弯下腰去,似是鞠躬的样子,在靴筒内取出手枪,急向恩抚砰!砰!……开了三四枪,随即有一名“戈什”扑到恩铭身上,徐又开了两枪,一时全场秩序大乱,一些大小官员东逃西窜,夺门而逃。这时我们一些小孩子都从柳树上溜下来,我一直跑到大门口,只见一群人抬着恩铭,塞入大轿,仍然是八个人抬起轿子,几个戈什托着轿杆飞奔而去。轿子经过我的身旁,只见恩铭一只左脚伸出轿帘以外。后面一群差役把我们赶开,不许跟着轿跑,我只得走开。
   
    我正在走着,忽然后面有人在我肩头上一拍,回头一看,是两个素不相识的人,一人瘦而长,穿着青灰色实地纱斜方块花纹长衫,戴着眼镜,一人比较矮胖,满面风尘,黑里带红,穿了黄色马裤、黑马靴,黄布上装白衬衫,领口敞开,未打领结。两人操着江浙口音说:“小弟弟,我们要到军械所,如何走法?”我将手直向大路指去,他们说:“这个我们晓得,我们要抄小路走得快些。”我一想,只有从城墙上跑过去来得快些,他们表示很好,拉着我的手,要我带路。我带着他们爬上城墙,一直向前跑,不多远到了北门城楼,一所大屋前的旗杆上黄色龙旗迎风飘展。他们二人停住脚问我是什么地方,我说是北正署(警察北门分署),就在这屋后下去,对直穿过去,地名“小珠子巷”,走出巷口,横过北门正街,进入“大珠子巷”,不过数十步向右一拐,便是军械所大门。他二人连连点头说:“好,好,我们知道了,你快回家吧,迟了恐怕路上不好走了。”那黑胖子跑了几步,还回过头来,向我挥手,意思要我快跑回家。
   
    此时我已听到一两声枪声,心里骇怕,加快脚步。途经铁佛庵,右边有个小巷,名插竹巷,巷口有一个茅棚,棚外一只小凳子上坐了一个人,身穿蓝色纱袍,头戴红缨卫斗,一望就知是抚台的“戈什”。走近身旁一看,他胸前有面盆大一块血迹,里面衬衫鲜红,再朝脸上一看,原来就是我在尚志小学的同学顾大嘴(名字忘了)的父亲,名叫顾松。我想扶他到附近的医院去,他挥着手,上气不接下气地说:“快跑回家去吧!”我只好掉头就跑,一面想着,这家伙恐怕就是徐锡麟开枪时伏在恩抚身上的人。今天是革命党杀“鞑子”的日子,他既护卫“鞑子”就该将他打死。跑着跑着就要到家了,一路商店都关了门,只我一人在街上走,耳边断续听到枪声,心里很骇怕。到家后,母亲显出惊讶的样子,急忙问道:“你回来啦,学堂里没有事吧?”(我的学堂尚志小学就在军械所附近,向来是革命党人聚会之所,如常恒芳是当时马营排长,还有李孟平、方佐等,都在小学充当教员。)我回说:“今天没有上学,到警官学堂去看毕业典礼了。”接着我就把所见经过详细地告诉了母亲,母亲惊慌地问:“看见父亲没有?”我说未见,母亲坐立不安,只是叹气。原来今天是我姨母的生日,母亲一大早就叫厨师买了很多的菜,还请了一些客,结果客人一个也未来,厨房里的菜烧得热气腾腾,只等父亲回来吃饭。
   
听父亲讲述徐锡麟就义经过
   
    一直到下午三点多,父亲才回来,母亲一见面就问到底怎样了?父亲神色怆然,只是摇手说:“完了!完了!”又说:“放心吧,没有事了。”接着说:“快吃饭吧,肚子饿了。”还高兴地说:“快拿酒来,今天应该痛饮一杯!”
   
    母亲又问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同时将手指着我说:“这小东西今天早晨也到学堂去看毕业典礼,并引着两个人到军械所去了。”父亲正举杯欲饮,急愕然问我:“什么人?什么样子!”我便将我所见情形从头到尾说了一遍。父亲说:那穿中装的名陈子畦,黑胖子叫马宗汉,都是和徐锡麟同伙革命的人,新从上海才来几天。以前也来过,我也认得他们。此次陈当场牺牲在军械所里,马与徐锡麟一齐被捕了。父亲还说:徐锡麟当时呈上了毕业名册,口头报告了毕业官兵人数(并未点名发放文凭),随即高声说道:“报告,今天有革命党人起事!”全场闻声都大惊失色,互相观望,不知所措。恩铭似欲起立,拍案高声说:“在哪里?什么人?”徐即应声说:“在这里,就是我!”话犹未了,即向恩抚连射数枪。一时全场大乱,大家夺门逃命。恩抚在被抬出时,大声喊叫:“快把乱党就地正法……”但无人作主。旋有探报说,革命党目标都在军械所。于是藩台冯煦命令大家一齐集中到抚院,我父亲也去了,到了抚院,集中在大堂后东边大厅里,忽闻上房内哭声震天,又见同仁医院院长美国人戴世璜与携着拎包的人匆匆走出,大家一齐围上去问消息,戴连连摇手说:“不中用了,身中六七枪,尤以右耳门及腰部两颗子弹无法治理。”说着用手推开大家,大踏步走了。
   
    人声杂乱中,听说凶犯抓来了。接着几名士兵将徐锡麟反绑着手押来了。他仍高视阔步,见了藩台微笑点首问:“大帅安否?”冯将脚一跺说:“畜牲!大帅待你何等恩厚,现被你枪杀了,还敢大胆问大帅安否嘛?”徐笑说:“问大帅安否?正是私谊也。”接着高声说道:“枪杀恩铭此乃正义也。”臬台毓秀指着徐说:“你还不跪下,将你们的同党据实招来!”徐对毓秀啐了一声说:“今天便宜你了!”毓面无人色,倒退几步。徐接着哈哈大笑说:“今天我们是成功了,毋庸讳言,我们只是两三知己,陈子畦与我的学生(忘其名)当场牺牲了。干革命的人早就将生命置之度外,现在任你们千刀万剐吧!……我们的灵魂是自由的,精神是快乐的!……不过我有郑重遗言,事情只是我们几个人干的,千万不要连累无辜,加深你们的罪孽!”
   
    这时忽然传说:“太太下来了。”宣称要将徐锡麟先剜心,后斩首。随即喊刽子手上来。刽子手由监斩官带领着走到阶下,曲一膝跪着说:“祖宗传下律法,只有先斩首,后才能剜心,小人不敢妄为。”藩台半晌无语,后微点其首,自言自语地说:“照律例大辟之罪,只有枭首是为极刑,并无剜心规定。”随着指定几个人留下,余都散去,并面命怀宁县长说:“元凶伏法,布谕安民。”至此,我父亲也就回家了。
   
    这时母亲急着问道:“我真不懂,做这样大的事,怎好预先没有充分的准备呢?像徐锡麟这样的人,只有两个助手,没有外援,如何成得了事?”父亲呷了一口酒,微微点首说:“你这一问确有见地。我须向你说明,他们不但有准备,而且是准备了几年了。自从徐锡麟到德国留学,学习警察后,回到日本与孙文及一些革命人士商定,由徐锡麟捐了道班,分在安徽候补,策划起义,同时上自武昌,下至南京,以及在安庆驻守的六十一标、六十二标官兵,以及军械所所长,还有一部分士绅,都有联系。外有留学日本的秋瑾女士等与徐是绍兴同乡,也相约在绍兴、杭州同时起义,以资声援。陈子畦、马宗汉就是来往上海、绍兴、安庆专做联系工作的,如果一举成功,声势浩大,腐朽的清廷不难立即倾覆。”
   
    父亲接着说:这次出事十余日前,恩铭曾接南京制台端方密函,大意说有乱党策划在安庆起事,务加防范,并附名单一纸,有十余人之多,都是化名。次日恩铭即传见徐锡麟,因为徐是巡警道,正是专管治安的人。恩铭将端方密函漫不介意地交给徐锡麟,徐锡麟看后微微一笑说,大帅放心,这点小事就交给卑职去办好了。但他内心已知有奸细走漏消息,因之加紧筹划,迟恐多变。而恩铭人甚机警,对于南京密函,故作毫不介意的样子,实际是观察徐的态度,私下则戒备甚严。当徐呈报五月廿八日举行毕业典礼,请他亲临指导,发放文凭,他满口答应,毫不迟疑,而在廿五日入夜时分,临时通知毕业典礼改期,提前两日举行;同时密令将安庆五道城门加派士兵防守,提早关闭,禁止通行,廿六日也只准开放大南门、小南门及西门两个小时,只准挑水,不准其他行人通过(那时安庆尚无自来水,全城居民以食用江水为主,大、小南门及西门靠江边,东、北两门多系山地,且是驻扎军营之所,故皆紧闭不开),并在中间要隘埋伏军队,又传谕六十一标、六十二标标统临时戒严,所有官兵一律不准外出。这样布置周密,时间又只有一夜之隔,当然是给徐锡麟等一个措手不及。徐深知大势不利,但仍尽力布置,不露声色,而恩之一切措施,徐则不尽详悉。在徐的设想,即使不能成大举,只要恩铭参加典礼,则五步之内,定能成事,早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
   
    母亲频频点首说:“好!好!我有口号一首。”父亲举杯曰:“愿闻!”母亲即口占一绝云:“如此得来如此去,天然公理总悠悠。嘉定三屠扬十日,于今赢得几人头!”父亲一饮而尽,置杯于案曰:“浮一大白!”
   
    以上系我在光绪三十三年五月廿六日徐锡麟烈士刺杀恩铭时当场亲自所睹及先父口述主要事实。后闻徐烈士于次日在抚署东辕门栅外隙地就义,先斩首,后剜心。马宗汉烈士被监禁在东门内鹭鸶桥监狱,经过多次刑讯于秋间在狱内被杀。
   
【附录】冯煦为徐锡麟设纪念室
   
    徐锡麟刺杀恩铭时,任安徽藩台的冯煦,字梦华,江苏金坛县人,清举人。恩铭死后,清廷因冯镇压有功,晋升为安徽巡抚。但他对徐锡麟伸张民族大义,颇有所感。适安庆西门外有“大观亭”古迹一区,靠山面水,风景幽美,以年久失修,类多倾圮,冯乃鸠工兴修,除原有大观亭外,于亭旁旧废址建筑楼房一座,题曰“望华楼”,并在楼中专辟一室,存储徐锡麟遗留下来的衣冠、刀剑、血衣、枪支、用具、文件等等。此室在当时并未正式开放,但于大观亭檐下抱柱上悬有对联云:“来日大难,对此茫茫百端集;英灵不昧,鉴兹蹇蹇藐躬身。”联系冯自作,先父代书,时在光绪三十四年秋季。楼成不久,冯即以老病乞休归里。风气所播,感人颇深,越三年而辛亥革命兴起矣!
   
    (本文由上海文史研究馆供稿,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五十多位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和市府参事撰写的未发表过的辛亥革命回忆录中的一篇。)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发表于 2011-10-10 18:55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身豪气,气贯长虹。
发表于 2011-10-10 20:5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帖子不回对不起自己!
徐氏宗亲网好 才是真的好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向全世界推广中华文化瑰宝徐氏文化的联谊平台 ( 粤ICP备12026633号-3 )

GMT+8, 2024-6-3 20:46 , Processed in 0.182726 second(s), 10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