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回归徐氏
搜索
查看: 266|回复: 4

[人物] 徐老不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16 08: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徐氏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回归徐氏

×
  徐老,名建中,报社海外版退休干部。今年6月,我与徐老在惊涛拍岸的北戴河海边相识,一见如故,渐渐相知。

  “老”,《现代汉语词典》有17种之多解释。我称“徐老”,更多的是一种尊称,一份敬畏,一心感恩。

  “老师”,一不问姓、二不知名的称呼。6月中旬,报社在北戴河培训基地举办摄影摄像培训班,一天课间休息,新闻研究中心魏顺庆副处长跟我讲:“老师快到了,要不你去南楼迎接一下。”我就这样一不问姓、二不知名,稀里糊涂拉开“奥迪”车门,见一个鹤发童颜的长者,叫声“老师辛苦!”,便“迎接”了。当然,很快我就弄清老师姓啥名谁,一堂课聆听下来,脑海烙下“印”:徐老,文字、摄影“两管齐上”、“左右开弓”的“两栖记者”。

  “老战友”,同一战壕、写博跟帖的豪情。徐老的讲座精彩、风趣,有时让人身临其境,有时赢得一阵掌声。如何近些、再近些地接近徐老,当时不单我一人想法,课后许多学员抢着跟他合影留念、赠送名片。随意翻阅徐老自费赠送的个人著书——《两栖生涯》、《窗外景色》,无意间捕捉一条重要信息:我和徐老曾共驻同“战壕”。战友战友亲如“兄弟”,徐老属报社“名博主”,忆往事,燃起激情的岁月,呈现北京军区空军建设与发展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忘怀不了那腔热情,抹擦不掉那股激情,割舍不断那份亲情,我爱看、长感怀,常跟帖、话豪情。

  “老乡”,大海边、公园里的湘音。无巧不成书,巧在我和徐老竟然生于湘北、长在洞庭。改革开放人潮涌动,个人年龄经历,不再“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未改的湘音,相似的习俗,让我俩常聚拢,长神聊。邂逅北戴河,面对白浪逐波,我俩谈得最多的,倒是洞庭湖赋予的童趣,捕鱼、网虾、钓青蛙…… 偶遇“金台园”,我们说起人民日报刊登的“‘两型’巨轮出湘江”,追寻和探讨湖南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侃起“三湘”大地的名山、名川和名人。

  “人活七十古来稀”,徐老1932年6月出生,掐指算来已八十高龄。说徐老“不老”,大抵是指:

  “永远年青”的心态。“学习型的人,心态永远年青”,是我读徐老“著书”、看徐老“博客”后的直感。“退休之后抓‘小鸡’”、“车厢夜话”、“有滋有味的活法”……信手拈来,你难道会想到它们竟出自一位老人之手。标题,童趣饱含,心态乐观;内容,标新立异,紧跟时潮。走近徐老的生活,更是让人想像不出:八十高龄照看三岁外孙女,“老顽童”逗“小顽童”,顽童乐,老来乐!

  “决不服老”的动态。生命在于运动,徐老夫妻“军人组合”,颇具运动“天赋”,坚持每天锻炼身体两小时,每周游泳一两次,退休不服老,二十多年,风雨无阻,坚守“永动态”。“个人运动称爱好,集体活动叫运动”,这是徐老对“运动”的新解释。报社组织歌咏、拔河比赛,徐老是主角、主力。老干部局举办“老年时装表演”,徐老伉俪情深,“潇洒走一回”。当上报社门球队长后,徐老更是“活力四射”,周有训练,月有比赛,生活更充实,人儿更具精气神。

  “绝不相称”的神态。一天,我和同事靳轩与徐老不期而遇,刚引见完,谁想,他俩却像久别重逢,“四手”紧握,把我“凉”一旁。他们因《社内生活》约稿、发稿,早已电话“深交”。事后,我笑着让靳轩猜徐老的年纪,靳轩说:“退休的人,应有60多岁,但看他走路刚刚的,听他说话底气十足,倒像五十出头的人。”当我实话相告,徐老80高龄,靳轩头摇得像“拨浪鼓”。是啊!徐老这与“老”绝不相称的“年轻态”,不但靳轩不信,而且有时我也质疑,听过他课的学员还在怀疑呢?

  徐老不老,认识徐老真好!祝愿徐老、报社老同志和天下老人,永远年青、多福、长寿!

  
发表于 2011-12-16 08:4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原创?还是转摘?
发表于 2011-12-16 10:28 | 显示全部楼层
内心充实的人,永远不会老。
发表于 2011-12-16 16:25 | 显示全部楼层
老还是不老
发表于 2011-12-17 10:12 | 显示全部楼层
人心不老;人生不老。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向全世界推广中华文化瑰宝徐氏文化的联谊平台 ( 粤ICP备12026633号-3 )

GMT+8, 2024-5-19 00:22 , Processed in 0.196206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