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回归徐氏
搜索
查看: 282|回复: 2

[地方] 民间艺术“徐沟背铁棍”舞热龙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30 10: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徐氏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回归徐氏

×
1201290087.jpg
舞“空中芭蕾”的“零零后”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中新网太原1月29日电 (赵静)“南庄的火,太谷的灯,徐沟的背棍爱煞人。”这句流传在山西的民谚,道出了徐沟背棍的艺术魅力。被誉为“空中芭蕾”的徐沟背棍,在2012年的太原庙会上又火了一把,而此次表演的主角尽是8、9岁左右的“零零后”了。

  29日,记者走进太原市庙会,远远望去就看到几个穿着艳丽的小女孩在“空中舞蹈”。她们个个头戴珠花,身穿长衫,桃色的腮红衬得肉嘟嘟的小脸愈加可爱。随着锣鼓的节拍,她们挥动双手,抖动着长衫,还有个淘气的男孩子,不时的骑着小马乱窜。
  孩子们的精彩表演,引来观众阵阵掌声。待观众散去后,记者发现,每个孩子的身下都有一位“壮士”的配合。据介绍,这一人背一棍的表演,就是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徐沟背棍”,而一个台子三个人的就是“铁棍”。
  该表演队的侯宝禄表示, 观众们都以为孩子在空中站的了,其实是在衣服里面用铁棍绑的,而且依据每个孩子的重量不同,绑的程度和方式也不同,要恰到好处,在表演的时候才能“颠”起来,看着就更自然,这就是这个节目的特色。
  “还有一个特色就是每个表演都有戏文,像‘铁棍’就是一台一戏,有‘穆桂英挂帅’、‘家香界’等,‘背棍’则是一棍一戏,有‘蟠桃会’等。”侯宝禄介绍。
  休息的时候,孩子们恢复本来的羞涩,看到陌生人都会钻到妈妈怀里。谈及表演,家长们介绍,“孩子凌晨四点就起来化妆,还不能喝水,只能吃点鸡蛋等扛饿的东西,到了下午四点半才能下来。不过孩子很喜欢,所以我们也就支持了。”
  徐沟背棍艺术可追溯到金大定2年(公元1162年),由抬神求雨的活动演化而来。在内容上取材于民间传说、戏曲故事及现实生活,一根棍反映一出戏或一个故事。一支彩枝悬挂一人,一根弓弦站立一人,上下一体,同歌同舞,制彩玄妙奇特。
  铁棍又称抬阁,抬棍者身穿传统服装,白羊肚毛巾罩头,左右摇摆,架子上的小孩们随之翩翩起舞,棍上棍下配合默契,节奏一致,有如行云流水。(完)

发表于 2012-1-30 11:01 | 显示全部楼层
值得欣赏。
发表于 2012-1-30 19:33 | 显示全部楼层
传统绝活——好!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向全世界推广中华文化瑰宝徐氏文化的联谊平台 ( 粤ICP备12026633号-3 )

GMT+8, 2024-6-6 15:42 , Processed in 0.206339 second(s), 12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