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回归徐氏
搜索
查看: 187|回复: 3

[人物] 徐小鹏: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5-18 08: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徐氏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回归徐氏

×
13376570_080871.jpg

   “那一天,我不得已上路,为不安分的心,为自尊的生存,为自我的证明;路上的辛酸已融进我的眼睛,心灵的困境已化作我的坚定;在路上,用我心灵的呼声,在路上,只为伴着我的人,在路上,是我生命的远行,在路上,只为温暖我的人。”这首歌是目前中国千千万万的奋斗者的歌曲,也是一位江西籍新临海人自强不息勇创业、商海搏击抒风采的真实写照。
    十几年前,他还是一个采石工,因家境贫寒初中没毕业就辍学了,如今,他经过十余年的奋斗,付出了常人难以付出的艰辛和努力,以超出常人的毅力,十几年如一日,终于成为一个拥有年销售额600万元的民营企业老总。他所创立的公司解决了50名左右外来民工的就业问题。
    他就是我市“热血青春、奉献崛起”时代榜样、临海市中艺工艺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小鹏。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这是孔子用来描述自己的话,他说自己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句话放在徐小鹏身上也是最合适不过了,他小小年纪就走上了工作岗位,为家里分忧。
    徐小鹏出生在江西省瑞昌市一个农民家庭,他的家境并不富裕,父母都是与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的农民,下面还有两个妹妹,生活比较清苦。贫寒的家境造就了他坚韧、朴实、好学、上进的优秀品格。
    在徐小鹏读初中的时候,他的母亲被确诊患了癌症,高昂的医药费对这个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父亲再也无力供兄妹三个上学了。
    在初三毕业前夕,徐小鹏辍学离开了校园,他再不忍父亲一个人为这个家受苦受累,希望自己能尽快找到活干,为家里出一份力。但是,他初中都还没有毕业,自然找不到什么好工作。
    十六七岁,在我们看来还是个爱玩的年龄,徐小鹏却跟在舅舅后面“上山砸石头”。搬运石料、清理碎屑……徐小鹏日复一日地做着他的采石工。漫天粉尘的采石场,危险不小,边坡垮塌,飞石伤人,都是常有的事。在采石场上干了一年多,舅舅说他,年纪实在太小,做不了。
    从采石场下来,徐小鹏又在同村朋友的介绍下,跟他亲戚学做木工。“其实当时也顾不得什么兴趣爱好,纯粹是找份能赚钱的职业,养家糊口。”徐小鹏说。
    “小鹏从小到大一直都是班上的尖子生,如果不是他母亲身体不好辍学的话,我觉得他一定能考上大学,能找到一份稳定的很好的工作。”徐小鹏的三叔徐新献很心疼这个侄子,说他太操劳了,家庭的负担过早的落到他身上。
    1995年春节,在外打工的表姐回来了,听到她讲述外面的精彩无良奸商会和发展变化后,徐小鹏陷入了沉思:难道自己就这样默默地守在农村里,一辈子受穷?经过一番思索,年轻气盛的他决定也要外出闯一闯,非得干出点成绩不可,立志创业的信念从此产生。
漫漫打工路上,
收获甚多
    或许我们曾经告诉过自己:我没有钱,没有厉害的父母和家庭背景,也没有行业优势资源,白手起家创业?可能吗?可是我也一直对自己说:只要自己有梦想,有信心,有激情,能坚持,就一定有成功的一天。
    当年的春节一过,19岁的徐小鹏就跟着表姐、姨妈一家一起,怀揣梦想,踏上了来临海的路。
    在表姐的介绍下,他进了康岭乡(现为东塍镇康岭办事处)一家工艺品厂上班。
    “现在的工人跟我那会儿比,真是幸福啊,有固定的上下班时间。我打工的时候,吃住在厂里,打磨、上油漆、彩绘、包装……工艺品加工所有的流程我都要做,如果哪批货赶着要发,不管多早多晚,老板一招呼,都得起来干活。”徐小鹏回忆,那时候的工钱也才10块钱一天。
    就是这份又脏又累又苦的工作,开始了徐小鹏的寻梦之旅。
    工作中,他吃苦耐劳、勤奋好学、刻苦钻研、精益求精,一干就是三年,掌握了木制工艺品加工制作的全套流程技术。“以前的日子,真的不是人过的。不过现在回过头去想想,也觉得这对于自己后来出来创业有着很大的帮助。正因为当时在厂里什么都做,所以学到了不少东西,从产品白胚开始的,工艺品制作的整个流程,我全都能看在眼里,做在手上。不像现在的工人,做哪条流水线,就只能熟悉哪个工序的流程,其他的全不在行。”
    在康岭这家工艺品厂,徐小鹏一直做到1998年,后来因为厂子生意不好了,他离开了工厂,回了趟江西老家。
    但在老家只待了一个月,徐小鹏又回到了临海,来到了市区一家同样做木制工艺品出口订单的公司,负责公司生产业务管理。
    “人的阅历很重要。工艺品加工不像其他行业,科技含量说到底并不是很高,只要脑子活络一点,就能学到东西。”徐小鹏说,自己出来创业前分别在两家工艺品公司打过工,同样都做了三年,在第一家学的是技术方面的,第二家学的是企业管理的东西,也接触了不少后来对他有帮助的朋友。
    2001年2月,一直主管生产的徐小鹏被调到负责企业管理的岗位——公司副总。“感觉到自己不太适合当时的岗位,觉得天天坐办公室不舒服,而且当时人也年轻爱冲动,觉得自己能替别人干好,自己出来也一定能干好。”于是,徐小鹏萌发了辞职的念头。“老板一再挽留未果,于是告我违约,最后我赔了3万多元,闹得不欢而散。”

创业艰难,
何止百战
    2001年,是徐小鹏人生的分水岭。
    那年,在朋友和家人的帮助下,在临海摸爬滚打了六年的他,大胆决定以其掌握的娴熟木制工艺品加工技术及较广的人脉,与人合资在邵家渡街道牛头山村办起了属于自己的工艺品加工厂。公司成立之时,注册资金才3.5万元。
    为什么会坚定地选择木制工艺品这个行业?徐小鹏说,除了自己懂这一行外,当时木制工艺品行业创业门槛也比较低,而且他认定,这个产业在临海有足够成长的条件和环境。
    “说来说去,只是我的运气比别人好一些而已。”徐小鹏谦虚地说。
    但是,创业艰难,何止百战。
    在徐小鹏有创业念头的时候,有朋友表示,可以提供50万元资金,大家一起合伙开个工厂。正在考虑时,老丈人的一个朋友也来了,表示要合伙,还说怎么着也该先考虑亲戚吧。一时不好拒绝,徐小鹏就答应下来了。后来,这边厂房都租好了,工人也招好了,那边却临时变卦了。“徐小鹏焦急万分,只得回过头找到曾有过合伙意向的朋友,并说服他入股。
    公司成立之初,没有业务,没有样品,员工只有当初跟他一起辞职过来的二三十个工人。“因为最初没有订单,一切能省的都省,没有钱,我就只管工人们吃饭,没有工资,他们能留下来,靠的全是对我个人的信任。”
    一直到了3个月后,外贸公司为他开出了第一张出口英国的订单,10万元,徐小鹏记得清清楚楚。“第一箱货是我自己亲手包的。为什么要自己包?意义不同,我到现在都还记得,第一个单子做的是一个家居装饰品,正面是27个格子,翻过来是一面镜子,可以挂在墙上的,很漂亮。”
    拿到了订单,这才付了欠工人们整整三个月的工资。“拿到了订单,意味着我们跟市场接上轨了。一旦接轨,其他肯定马上要跟上去。”
    此时的徐小鹏,身兼数职,既做老板,又充当生产工人、业务员、管理员等多个角色。为了开拓市场、打开销路,他四处奔走,寻求客户。新办的厂子没有知名度,接单子并非易事。但是徐小鹏没有就此放弃,而是不厌其烦的向对方介绍自己生产的产品的特点和性能,坚持与真诚终于打动了这些客户,随着订单一个个下来,自己的产品一下子打开了销路。企业有了成绩,他并没有沾沾自喜,停步不前。而是不断地提醒着自己,要时时刻刻紧盯市场的需求变化,在变化中寻求企业的发展空间。
    两年后,企业规模不仅扩大,订单也不断增多。企业注册资金也由原来的3.5万元发展到了50万元。这里面倾注了徐小鹏全部的心血。
    花了三年时间,公司逐渐走上了轨道,大家也都开始赚钱了。这个时候事情又找上门来了。“公司内部股东意见出现分歧,最后大家协商后,其他股东撤股,工厂归我,20万元债务也归我。”所幸的是,在朋友们的帮助下,徐小鹏按着自己的理念经营,当年公司就走了上坡路,年底还清了所有的债务。“那时候量少,利润高,一年能做100万元。”
    “一个外来年轻民工渴望改变命运的强烈愿望,主要是这种信念一直支撑着我。”徐小鹏说,从最初开始时的坚守到摆脱困境,步入稳步发展,让他深深感受到,无论做什么事情一定要坚定信念,不言放弃。

诚信经营,
走出致富路
    走进中艺工艺品公司的车间,5000多平方米的厂房一字排开,有木工、打磨、喷漆、丝印、装配五个车间。成型的各种木制工艺品堆满了仓库和样品间。“我们现在形成了生产、销售,服务等一条龙。主要生产木制相框、挂饰等工艺品。”徐小鹏介绍,中艺公司严格按照木制工艺品流程生产操作,生产的木制工艺品主要销往欧洲、美国等地,年销售额达到600万元。
    “徐总,下雨了,不好出货了吧?”员工问。
    徐小鹏说,“下雨了也要出货,既然答应人家几号出,我们就一定要做到。”
    目前,徐小鹏的公司正在加紧赶制一批出口货物。“这是要出的吗?有问题,不行,不能出,有两个糙点,要重做。”徐小鹏拿起一块印好的产品细细观看,像这样去车间查看产品,徐小鹏每天都要好几次。
    最近几年,受金融危机、欧债危机等大环境影响,徐小鹏公司的订单也曾经一落千丈。另外,加上人工工资和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利润空间被剥光,小企业贷款又难,徐小鹏的也确实碰到了困难。“我相信,人定胜天,没有过不去的坎!”
    “诚信办厂、真心服务” 是徐小鹏的办厂宗旨,也是他创业经营的理念。
    “我们对自己加工的产品一直是严要求高标准。跟外国人打交道,首先产品品质上一定要有保障。这几年,国外门槛在不断提高,每道产品都有检验。加之金融危机爆发、甲醛超标等情况的出现,接单比以前更不容易了。”徐小鹏的公司几乎所有产品都是国外客户,曾经一度他也请过工厂设计人员,但在国际接轨上有一定差距,“像我们这种做外贸订单的,一般都是由国外客户提供样品,我们再按他们的需求做出来。”
    记得香港富商李嘉诚之子李泽楷说过,做诚信之人:一定要让人对你放心,经商失去信用,就是自己断了自己的后路。正是依靠诚信,徐小鹏赢得了客户和市场的信誉,一步步筑牢自己企业的发展之基。
    除了诚信,徐小鹏也在积极开拓美国市场,今年以来企业定单量有很大回升。
    “作为一个外地人,能够在他乡,自谋门路,从一名打工者打拼发展成为一名老板,这点很值得我们这些打工仔学习。”企业里一位年轻员工感慨地说。

传承爱心,
回报社会
    俗话说,吃水不忘打井人。随着企业的不断壮大,徐小鹏没有忘记创业之路上许多帮助过他的人。
    “印象最深的,也是最让自己感动的,是台州风顺包装厂的老总徐峰。”徐小鹏回忆,当时正是他公司资金周转最困难的时期,对方整整一年没有跟他算过一笔账,记得那时徐峰自己办的工厂也在起步阶段。“虽然十几万元对于现在的我来说的确是个小数目,但在当时却是给了我很大的支持。”
    徐小鹏在牛头山村创业办厂,也得到了很多当地朋友的支持。办厂初期,因为股东的撤资,公司的经营一度陷入困境。“你我都姓徐,我们村里的人也大多姓徐,我们有缘分,以后我们牛头山村就是你的家。”牛头山村书记徐国宝了解情况后,帮忙筹借了10万元资金给徐小鹏解燃眉之急;厂里人手不够的时候,村干部还招呼村里的人一起过去帮忙,这些都让徐小鹏倍感温暖。“如果没有村里的大力支持,我一个外地人,人生地不熟,是无论如何也做不下去的。”……
    在工作中,徐小鹏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可生活中却和蔼可亲,乐于助人。“我自己就是打工仔出身,知道工人的艰难,很清楚他们需要什么,他们的现在就是我自己的过去,我不会对着他们摆老板的臭架子。”徐小鹏始终把每位员工当成自己的朋友和家人一样,尊重他们的工作,不拖欠他们一分钱的工资,在他们家庭碰到困难的时候给予帮助。
    有个叫罗仕但的员工,因为老家盖房子借了1万元的高利贷。徐小鹏知道后,二话不说把钱借给他,让他还了高利贷的钱,“老罗在我们厂里做了很多年,是个很会吃苦的员工,有了一点积蓄就想着盖房子,他有难,我怎能不帮?”像老罗这样类似的情况还有不少。有的员工家里装修要钱了,开口借,徐小鹏爽快答应了;包装间的小伙子结婚需要钱,徐小鹏也给先垫上了;有员工离开公司自己创业了,徐小鹏也很替他高兴,很支持他,“我不会像自己以前的老板那样的。”
    “组织员工出去玩什么都是虚的,给高工资才最实在。”徐小鹏这样跟记者说。来自贵州的罗永光,是公司里一名喷漆工,徐小鹏给他开出了六七千元的月薪,而其他工艺品企业的油漆工月薪一般也只在四五千左右。因为这边生活不错,罗永光干脆把老婆孩子都接过来,两口子在厂里打工,月收入有万把块。
    在企业取得成绩的同时,作为公司总经理的徐小鹏没有忘记作为一名企业家扶贫济困的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回报社会的公益活动。九江洪灾、四川地震、村企结对等慈善公益事业,他慷慨解囊,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
    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著名教育家巴特尔的一句名言:“生命因耕耘而芬芳,因开拓而闪光,因奉献而充实!”这正是众里寻她千百度的民营企业家徐小鹏的真实写照!


发表于 2012-5-18 10:37 | 显示全部楼层
宗亲发贴辛苦了,谢谢分享!
徐氏宗亲网越来越好!
发表于 2012-5-18 13:11 | 显示全部楼层
历经艰苦的人,才能撑起大业。
发表于 2012-5-18 20:3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徐卫 的帖子

好样的!我们徐家人才倍出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向全世界推广中华文化瑰宝徐氏文化的联谊平台 ( 粤ICP备12026633号-3 )

GMT+8, 2024-6-2 07:36 , Processed in 0.204382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