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复 璧山徐烽 的帖子
' Y8 O% N/ [: a ]% L
- g, \3 R5 Z8 p% t8 G3 H2 ]) `我们这支徐氏并不是湖广填四川来到重庆的,根据嘉庆25年庚辰岁(公元1820年)族谱记载,我们先祖来自江西,徐梁、徐桥两位祖先六世同堂,一直没有分家。有徐溥做过县丞、徐经做过大学士、徐项做过工部尚书、徐绍做过吏部尚书、徐达是进士、徐祯是举人。先祖徐达在楚南黄州做知府,后任满将要回家时,听说江西兵变,全家就在遵义府潼梓县麻城孝感乡居住了数代。直到弘治三年,当地兵荒,全家逃到义城山林里避难,得到山神显灵得以避难。弘治四年,先祖蜀川公徐怀德和祖妣关氏、王氏到蜀东古渝城县璧山登云里二甲居住,就是现在重庆市璧山县三合镇徐家老院子。当时,关氏生了3个儿子,住在山背沙山河东岸;王氏也生了3个儿子,住在山背沙山河西岸。当然,这些都没有实实在在的东西可以考证了。
4 |& B4 ]* _- z \- D3 R1 [但是,有鲜明的证据表明先祖国朝公葬于今重庆市永川大安镇花果山下三圣寺背后罗汉坡;国朝公生有2子,分别是子方公和子甲公,都葬在今重庆市永川大安镇花果山下三圣寺前响铃坟;子方公有子文义公,文义公有子孔庆公(就是我们这一大房人的先祖,分为上五房——以国启廷、宗元祥达、尚志荣兴和下五房——鹏龙文学、祯增明显、德泽长发),子甲公有子文定公,文定公有子孔泰公(就是二郎岗徐家老院子这一房人的先祖,有乾坤谦恒四房——思先登朝正、成宏永世开 。9 G9 I0 X- q; `$ F( Z' u
另有同堂祖国赏公:殁于明朝万历35年丁末岁,葬于山背坟山石槨内;其子子禄公(仕忠公):殁于明朝天启6年丙寅岁,葬于山背坟山石槨内,至光绪30年都可以看见墓碑上的名字。其后裔分为大佛寺下大屋五大房——世德恒存、代發显荣、孝友常;上王家岩八大房——世德長有、志大克明、孝友常
6 @! M; u$ T3 `& m4 c9 u0 X
% x# A1 O" |3 K0 K; M9 ^9 t明末时, 文定公、文义公、孔庆公、孔太公四人商议后认为川北道比较太平,后来孔庆公和祖妣张氏带头回到川北道顺庆府西充县(现四川省南充市)太里七甲罗姓大坝湾居住,期间生下上五房先祖徐行、字谦益。后来大概在清朝顺治四年(原文为大清定鼎口口四年),孔庆公带领全家人回到故里(今重庆市璧山县三合镇新福村)居住并开创基业,其后于康熙六年丁未岁(公元1667年)在今重庆市璧山县三合镇新福村刁楼屋基生下次子徐从、字择益。先祖徐从在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亡故于今重庆市璧山县三合镇新福村邓家坝老屋基。. `8 K# ?' `4 {. ^ a- C" H
孔庆公和祖妣张氏都葬在今重庆市璧山县马坊乡和三合镇交界的天宫村漫水湾。(原文记载为:俱葬璧邑登二甲漫水沱坎上 上下两棺 外立碑)
% _6 H& X: k3 E4 }1 K& i孔庆公长子徐行葬在何家冲包坟湾,祖妣杨氏葬于大院子。其后代为上五房。. G- L G0 k& T. j* c/ U
以國啟廷,宗元祥逹, 尚志榮興- e) W! ]" Z. R y5 @: l- y
孔庆公次子徐从和祖妣毛氏都葬在团山堡八字坟二墓共包。祖妣毛氏老家在今重庆市永川区丹南山赵家楼子屋基,生于康熙五年丙午岁(公元1666年),乾隆廿四年已卯岁(公元1759年),亡故于今重庆市璧山县三合镇新福村邓家坝老屋基,高寿94岁。其后代为下五房。
' {- Z$ e" h1 n鹏龍文學,祯增明遠(显), 德澤長發( P; h4 l7 F9 s
我们孔庆公上五房、下五房分别开枝散叶,但是相互之间一直联系紧密、守望相助,由于人丁兴旺,各有发展,后裔遍布全国各地,主要集中在璧山的三合、广普,永川的大安、陈食,贵州的仁怀等地,也有族人在其他各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