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回归徐氏
搜索
查看: 286|回复: 2

[徐悲鸿] 徐悲鸿情路坎坷 与三个女人纠葛一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0-13 20: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徐氏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回归徐氏

×
5243843a248a6f1bd5c2ff23a6769050.jpg

核心提示:2011年,在中外游客的好奇目光中耗资25亿元,历时近4年改扩建的中国国家博物馆重新耸立在天安门广场东侧,在国博西大厅正面墙上一幅宽36米,高12米的浮雕迎接着每一位参观者,但是很多人并不知道这面巨大的浮雕源于一幅精彩的油画《愚公移山》,作者叫徐悲鸿。
凤凰卫视10月12日《文化大观园》,以下为文字实录:
解说:2011年,在中外游客的好奇目光中耗资25亿元,历时近4年改扩建的中国国家博物馆重新耸立在天安门广场东侧,在国博西大厅正面墙上一幅宽36米,高12米的浮雕迎接着每一位参观者,但是很多人并不知道这面巨大的浮雕源于一幅精彩的油画《愚公移山》,作者叫徐悲鸿。
王鲁湘:徐悲鸿这个名字相信对大多数人来说都并不陌生,在我们这一辈人的印象里那时候在很多的搪瓷盆、暖水瓶以及挂历上,时常会看到奔腾的骏马,有人会告诉你这是徐悲鸿画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徐悲鸿成了当时家喻户晓的画家,从小就有绘画理想的我到达北京后去的第一个地方不是天安门,也不是故宫,而是徐悲鸿纪念馆,大概就是要寻找童年时的记忆。
查找徐悲鸿的资料上面这样写着,“中国现代美术事业的奠基者,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但是随着对徐悲鸿更深入的了解,却发现他是一个充满争议的人物。有人评价徐悲鸿是一个言行冲动、不负责任、喜新厌旧的人,也有人说徐悲鸿是一位认真负责、善解人意、体贴入微的人,有人骂他是“美盲”,而齐白石先生则说“我生平唯一的知己就是徐悲鸿”,也许在多年之后我们只有拨开岁月风尘才能还原一个真实的徐悲鸿。廖先生您好,我们是凤凰卫视的。
廖静文:欢迎、欢迎。
王鲁湘:怀鸿室,您写的。
廖静文:我的房子叫怀鸿室。
王鲁湘:怀鸿室,怀念悲鸿。
廖静文(徐悲鸿夫人):我现在非常幸福,当时我失去悲鸿的时候很痛苦,现在有时候晚上睡不着我还是会叫“悲鸿”。
王鲁湘:六十多年,快七十年了晚上做梦还是会喊“悲鸿”、“悲鸿”。
廖静文:我还是想念悲鸿。
解说:1895年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李鸿章远赴日本签订《马关条约》,消息传到北京,进京赶考的康有为率同梁启超等人联名上书光绪帝,呼吁拒绝和约,史称“公车上书”。也是在这一年,在江苏宜兴的乡村里一个孩子呱呱坠地,父亲徐达章给他取名徐寿康,也就是后来的徐悲鸿,谁也料想不到徐悲鸿未来的命运竟然和公车上书的康有为产生了联系。这是徐悲鸿父亲画的一幅《课子图》,他是少年徐悲鸿生活的写照,在父亲的引领下,徐悲鸿在很小的时候就学会了山水花鸟的基本画法。
1915年,像当时很多的少年一样,20岁的徐悲鸿离开了家乡,奔赴向往已久的大上海,当时,上海哈同花园开办了一所仓圣明智大学,登报征求仓颉画像,在多个征集作品中徐悲鸿所画的“仓颉”像引起了他们的兴趣,于是徐悲鸿得到了一个到哈同花园讲授美术的机会,在这里他遇到了一个人生成长道路中的关键人物。
杨先让:这下生活一下就翻过来了,这是一个,而且当时哈同请的一些学者都是康有为、王国维、陈散原,你想这都是头号的人物,所以徐悲鸿当时一下子就在这个层次里头和这些人接触了。
王鲁湘:一下子进到这个圈子了。
杨先让(徐悲鸿学生):康有为一看这个小伙子长得又漂亮,而且又这么有才气,那还不喜欢啊,谁不爱才呢,家里的收藏又多,尤其是他从西方周游列国买回来多少画册,徐悲鸿你就看吧,碑帖你就看吧,所以徐悲鸿对于西洋绘画的认识我认为这个地方最重要的启蒙。
王鲁湘:就在哈同花园里头,康有为领进去的。
杨先让:拜了师了。
王鲁湘:他是正式给康有为拜了师了。
王鲁湘:正式拜的第一个,拜师的。
王鲁湘:康门弟子。
解说:康有为主张和中西以求变,开拓中国绘画新纪元的见解,对徐悲鸿产生了很大的启发,他建议徐悲鸿应该出国学习西洋绘画,改革中国传统的绘画方式,就在徐悲鸿将目光投向海外之际,一个叫蒋碧微的女孩儿闯进了他的生活。
杨先让:那是一段浪漫的恋爱。
王鲁湘:他们是同乡吗?
杨先让:同乡啊,宜兴啊,正是年轻的时候嘛,徐悲鸿得意的时候,精神状态也不一样了,又是江南才子,蒋碧微的爸爸是大学教授教语文的,也喜欢,夫妻两个经常说我再生一个女儿就好了,否则的话就给悲鸿了。
王鲁湘:当时蒋碧微已经许给别人了。
杨先让:许给查家,所以呢你老在耳朵里灌这种东西,那蒋碧微不考虑呀,他们两个又经常在一块吃饭、接触,谈恋爱嘛。
王鲁湘:自然而然感情就起来了。
杨先让:自然而然的。
解说:由于当时欧洲正值战事,徐悲鸿只好听从康有为的建议先去日本学习绘画,并在私下和蒋碧微相约同去,而怕父母反对的蒋碧微索性连夜出走、不辞而别。
王鲁湘:徐悲鸿和蒋碧微到达日本半年后很快就花完了所带的2000块大洋,没办法,他们只能黯然地从东京又回到了上海,在日本的时候蒋碧微就曾写信给父母请求他们的原谅,而对于女儿的出格举动蒋家父母并没有责难,只是写信表达关切,况且蒋梅笙对徐悲鸿素来看重,这样一来也就接纳了他们。
解说:从日本回来后不久,徐悲鸿便通过康有为的推荐来到北京,进入当时蔡元培任校长的北京大学,在北大画法研究会担任导师,一直怀揣留学法国梦想的他没过多久便向北洋政府申请官派出国名额。
杨先让:他想着留学,他想到法国去,那只有求总长傅增湘,答应说可以,有名额的话给你。
王鲁湘:公费。
杨先让:等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正好第一次世界大战1917年结束就有三个公费的,结果没给他,没有徐悲鸿的,徐悲鸿火了,马上写了一封信。
王鲁湘:年轻气盛。
杨先让:指责傅增湘,傅增湘火了,他这什么意思嘛,我也并不是完全答应你,我只是说有了可以,可是现在有比你还重要的人,反正就是很火,这个时候很多人帮着说情,最后有了一个给他了,所以他特感恩。
解说:这是一幅珍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的油画,画的作者是徐悲鸿,而画中的人物就是时任北洋政府教育总长的傅增湘,当年以后,移居北京生活的徐悲鸿每逢过节都会去傅增湘家看望,以感念他当年的帮助。
杨先让:每年冬天早早地去拜年,第一个就是傅增湘,买的鸭子去,傅增湘说我正想吃鸭子呢,你就来了,结果傅增湘的太太说傅增湘帮助了很多人,没有一个人像悲鸿这样的还来看我。
解说:1919年的3月,徐悲鸿终于如愿以偿和蒋碧微一起来到了大师云集的法国,随后徐悲鸿考入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选中了写实派美术导师弗拉孟。
侯一民(徐悲鸿学生):徐先生很果断地选择了一条学习,继承欧洲写实主义这样的一个传统来带到中国来,有他的想法,他就是要中国画要改进、改造,改造的方向是什么?面向现实,而且他更进一步地发展到了面向时代、面向民族的危亡。
解说:不过学业上顺风顺水的徐悲鸿却无法掩盖生活上的寒酸。
杨先让:一份公费两个人花,北洋政府经常地断薪,发不出来,所以两个人饿啊,所以很遭罪,蒋碧微跟他遭过罪,所以他很记得蒋碧微的好处,所以在他们破裂的时候在徐悲鸿的嘴里面没有一个字对蒋碧微的指责。
解说:对于留学期间的窘迫生活,徐悲鸿并不理会,在他看来,吃苦是朝拜艺术高峰的代价。蒋碧微后来曾说,悲鸿的一颗炽热爱好艺术的心驱走了我们所应有的幸福和欢乐。他以画马而家喻户晓。
王鲁湘:虽然巴黎美轮美奂的艺术品让徐悲鸿痴迷,但是他也知道自己千辛万苦留学的目的是为了回国更新陈旧的画坛风气,1927年4月,在欧洲刻苦研读八年的徐悲鸿带着融会中西的绘画技法和成熟的艺术主张回到了上海,并带回了装满几大箱子的书画,此时正在上海艺术大学担任文科主任的田汉请徐悲鸿到艺大作演讲,徐悲鸿渴望改革中国美术教育的想法得到了田汉的共鸣,随后田汉、徐悲鸿、欧阳予倩三位日后在中国举足轻重的大师决定筹办南国艺术学院,培养时代需要的人才,徐悲鸿的艺术激情开始找到迸发的突破口。
解说:这幅三米多长的巨幅油画叫做《田横五百士》,是徐悲鸿回国后不久画的,《田横五百士》取材《史记》中的一个典故,刘邦消灭群雄统一天下之际率众抗秦的齐国后裔田横,率五百壮士困守孤岛,刘邦下诏说田横如果投降便可封王,田横和五百将士告别后前去谈判,在离京城三十里的地方举多自刎,随后五百将士也全部蹈海而死。
王鲁湘:他这些大型作品当时创作的背景,包括他主要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杨先让:田横五百士要有气节。
王鲁湘:一个民族要有气节。
杨先让:这张画画得好坏大家都可以争论,从技术上等等的,甚至于现在一些年轻人感觉我的技术现在都能比你好,两码事,但是在那个时候画了这么一张大的有史以来的,就太不简单了,提倡的是一个精神,民族的精神。
侯一民:发自内心的一种呐喊的声音在他的作品里边,这个东西对我们这一代人对他的学生的影响,我想是很大的。
解说:徐悲鸿一幅幅让中国人怦然心动的画作不断问世,他急切地想把他在欧洲的所学所思带入中国画坛,并在讲台上发出自己的声音。1928年,徐悲鸿在南国艺术学院任职的同时也应邀到南京国立中央大学任教,中国美术走改革之路的理念已经融入了他的教学之中,他首次提出以素描为基础,先后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学生,这其中就有徐悲鸿颇为欣赏的孙多慈,后来两人甚至还产生了难以言说的情感。
杨先让:1930年,孙多慈考大学,最后跟着朋友一块考上中央大学的美术系,徐悲鸿一看画得好,那不是一下子看见人,首先看的作品,然后后来她补习以后考学100分。
解说:1932年,徐悲鸿搬进了南京傅厚岗新居,此时的他事业也进入巅峰状态,理应春风得意的他心情却是沉重的,“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沦陷,使他无法沉浸在一己的满足之中,尽管蒋碧微颇有微词,徐悲鸿仍给自己的居所起名“危巢”。
杨先让:朋友们捐钱给他盖的一个房子,不是他自己的钱,盖了一个很好的二层楼的房子,就是等于一个别墅一样,徐悲鸿感觉到不配住这个房,所以他很少住,他还老在学校画室里住,因此他起了个名字国家这么危亡,我有这么一个房子感觉不调和,所以他要记住,用了这么一个危巢,所以孙多慈为了庆祝老师有了这么一个房子就买了一些枫树苗给他栽起来,结果蒋碧微气坏了,全拔了、烧了。
后来和孙多慈慢慢发展真是弄假成真,学校里头学生也受不了,你想我们班上来了个女同学,本来应该我们谈恋爱,最后体老师老盯着,抗议呀,最后有时候在画上给破坏,徐悲鸿这个人有时候太真,一点不会造作,适可而止一点,喜欢谁就太露了,花边新闻接着一炒,最后孙多慈受不了,越受不了,徐悲鸿就得保护,越保护就变成真的了,所以后来发展的家里也不喜欢他了,也和他折腾,也没什么感情了,最后有个孙多慈带着出去写生,人家还偷偷的接吻,学生看到了。
得知日军发动长沙会战  徐悲鸿心急如焚创作《奔马图》
解说:1927年到1937年是中国近代史上少有的一段平稳发展时期,被称为民国的“黄金十年”,在这样的环境中徐悲鸿迎来了一段艺术生涯的高峰,1933年5月,他筹画的中国美术展览会在法国巴黎如其举办,成为了当时欧洲主流媒体关注的焦点,徐悲鸿想通过这样的方式向世界介绍中国。然而1937年,七七事变的炮声将他的所有梦想彻底打碎,这一转折从徐悲鸿最具代表的作品中不难看出,抗战爆发之前徐悲鸿画的马有着一股淡然诗意,而抗战爆发后他画的马则昂首屹立,充满了激情,这幅奔马图便是得知日军发动长沙会战后徐悲鸿心急如焚连夜画出,以抒发自己忧虑焦急的心情。
侯一民:这种东西,这样的一种题材,包括他的很多中国画里面,譬如画狮子、醒狮、画奔腾的马这样的一些东西,都寄托着他的一颗中国人的良知,都寄托着他作为一个中国人面临着民族危亡时候的一种呐喊。
杨先让:现在画马的人多多啊,从意义上来说你能赶得上徐悲鸿吗?
王鲁湘:没法比的。
杨先让:他是在一个民族存亡的时候用马来象征中华民族的精神。
解说:这幅名为《自由引导人民》的油画是法国画家德拉克罗瓦为纪念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而创作的,当年徐悲鸿在法国留学时,就曾在卢浮宫与这幅历史卷久久对视,徐悲鸿想,一定要创作一幅属于东方的伟大史诗。1941年,国内战局进入最惨烈的阶段,为了打通中国与外界的最后一点联系,几十万军民在中缅边境用最为简陋的工具凿开了一条生命线路,滇缅公路,此时正在印度访问的徐悲鸿感觉到这正是他一直在寻找的精神,于是历史巨作《愚公移山》由此诞生。
杨先让:他到那个地方看中国的修路,那些民工他哭了,他太感动了,所以回来创作了愚公移山。四年后,毛泽东以《愚公移山》为题做了中共七大闭幕词,意味深长地讲述了愚公移山的故事,以此号召人民下定决心不怕牺牲去争取胜利。2011年,新开馆的中国国家博物馆以徐悲鸿的《愚公移山》为原型刻成浮雕,向游客展示。
王鲁湘:我觉得这幅画选得特别好,新的国家博物馆进大厅这个地方经常举行一个国家级的礼仪活动的地方,我觉得选的这幅作品很有眼光。
杨先让:对,因为他画的是一个精神,所以我就感觉到我们首先考虑的是徐悲鸿为什么选择了这个东西,在那个时代他画的还是民族,还是站在民族精神方面来考虑的,所以我们感觉到就像你所说的,如果国家博物馆真是选择了这个,那是有思想的,是有眼光的。
王鲁湘:1943年,徐悲鸿在重庆举办画展,当时有一位美国将军看上了徐悲鸿的《灵鹫图》,想要购买,但是当时徐悲鸿是不出售自己的精品画作的,这位美国将军回国时,蒋介石问他喜欢什么礼物,他说喜欢徐悲鸿的《灵鹫图》,蒋介石就派人来买,被徐悲鸿一口回绝。后来徐悲鸿得知这位美国将军就是帮助中国人民抗日开辟了“驼峰航线”的陈纳德之后,便画了一幅《八骏图》送给他,不仅代表本人,也代表中国人民表示对他的感激之情。
徐悲鸿曾说,身居后方者无论如何努力总比不上前方将士兵器悬殊,无间寒暑之苦战,出钱者无论数量如何之大,必不能比得为民族牺牲性命者之贡献。
发表于 2012-10-14 09: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大憾事。
发表于 2012-10-14 21:51 | 显示全部楼层
男人的话就像老太太的牙齿,有多少是真的?!
徐氏宗亲网 不走平凡路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向全世界推广中华文化瑰宝徐氏文化的联谊平台 ( 粤ICP备12026633号-3 )

GMT+8, 2024-4-29 08:08 , Processed in 0.254558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