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回归徐氏
搜索
查看: 261|回复: 3

[徐霞客] 徐霞客和白族三道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1-28 15: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徐氏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回归徐氏

×
20_443_dc48798a99037a4.gif

:“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的云南大理,是白族的发祥地,素有“文献名邦”、“妙香佛国”的美称。每逢四时八节或举办庆典活动,热情好客的“白子白女”,总要用白族三道茶款待贵客嘉宾。
    白族三道茶中的第一道茶叫“苦茶”。因为这第一道“苦茶”味苦提神,后劲十足,又有“功夫茶”之称;先苦后甜,白族三道茶中的第二道茶叫甜茶。这道甜茶香甜爽口,开胃润肺,老少适宜;白族三道茶中的第三道茶叫“回味茶”。人们在喝了苦茶和甜茶之后,再慢慢品尝这道“回味茶”,自然“回味”无穷。
    白族三道茶,既把白族饮食文化和白族交友待客的风情习俗融为一体,又充分体现了白族茶道中的“清心恬淡”、“和气温良”、“俭朴修身”、“ 怡情雅趣”。
    著名白族学者、云南大学中文系教授张文勋,曾写过三首《唱白族三道茶》的竹枝词:
   (一)
    清茶一道沁人心,情谊绵绵洱海深。
    一曲乡音深似梦,余音袅袅绕山林。
   (二)
    二道甜茶扑鼻香,眼前满屋是金花。
    真情已自留人醉,南诏遗风动迩遐。
   (三)
    回味无穷三道茶,椒姜肉桂倍生香。
    其淳最是民家俗,入夜犹闻花上花。
    白族三道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如果说产生于唐代南诏国时期的白族三道茶,只局限于宫廷之内和外事活动中,那么,到了明清时期,白族三道茶已在民间“普及”了。
    明代崇祯年间,著名旅行家、文学家徐霞客博览游历,足迹几乎遍及华夏大地。晚年两次在中国“五大佛教名山”之一的大理宾川鸡足山游览考察,前后居住近六月。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崇祯十一年(公元1638年),徐霞客第一次上鸡足山时,对徐霞客的道德文章、品格修养极为推崇的鸡足山高僧宏辩,就用白族三道茶款待他。
    这一天,鸡足山所有寺院,张灯结彩,香烟缭绕,鼓乐齐鸣。宏辩和鸡足山十几位寺僧陪同徐霞客先在鸡足山西楼观看山景和形状色彩各异的彩灯。之后,又在楼下已经摆放着橘子、葡萄、香梨等宾川水果的茶室中品尝白族三道茶。在优雅舒缓的白族古洞经乐曲声中,在白族三道茶特有的香气香味中,名士高僧,谈笑风生。徐霞客后来在其《徐霞客游记》中写道:“宏辩诸长老邀过西楼观灯。楼下青松毛铺籍为茵,去桌趺坐,前各设盆果,注茶为玩,初清茶,中蜜茶,次盐茶”。
    鸡足山博大悠久的佛教历史文化,鸡足山神奇美妙的自然风光,鸡足山佛子寺僧的厚意深情,令徐霞客如同品尝白族三道茶一样,刻骨铭心,回味深长。
    徐霞客驻足鸡足山金顶,东看日出,霞光万道;西观洱海,波盈远岸;南望祥云,绚丽多姿;北视雪山,银装素裹。他欣然以茶代酒,且饮且吟,写成了脍炙人口的《鸡山绝顶四观:东日、西海、南云、北雪》四首绝句。不久,徐霞客只身赶赴丽江。丽江知府木增郊迎数里,盛情款待。
    崇祯十二年(公元1639年),徐霞客第二次上鸡足山。他欣欣然应丽江府木增土司和鸡足山宏辩长老之请求,为鸡足山撰写了《鸡足山志》。
    崇祯十三年(公元1640年),已身患重病的徐霞客,由丽江知府木增土司派专人护送回南直隶江阴(今江苏省江阴县)。据云,徐霞客在家养病和整理后来成书的《徐霞客游记》书稿期间,就仿照云南鸡足山白族三道茶的“配方配料”,在与云南大理相距数千里之遥的江苏江阴老家,品尝“白族三道茶”……
    崇祯十四年(公元1641年)徐霞客在家中与世长辞。
    噩耗传到云南,大理白子白女和宾川鸡足山佛门弟子,在心痛神悲、泪不能禁的同时,又为白族三道茶曾经备受徐霞客的青睐和称道而欣慰。

发表于 2012-11-28 15:28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进入徐氏文化
发表于 2012-11-28 19:1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你不笑,一笑粉就掉!
徐氏宗亲网好 才是真的好
发表于 2012-11-29 08:48 | 显示全部楼层
茶文化的奥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向全世界推广中华文化瑰宝徐氏文化的联谊平台 ( 粤ICP备12026633号-3 )

GMT+8, 2024-4-28 22:34 , Processed in 0.239587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