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回归徐氏
搜索
查看: 191|回复: 2

[纪实] 徐福与韩国济州岛缘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2-1 20: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徐氏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回归徐氏

×
本帖最后由 徐卫 于 2012-12-1 20:05 编辑

p13_b.jpg
■济州岛徐福塑像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徐福纪念馆外景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作者在首尔世宗大王塑像前留影

  ◆钱汉东
  徐福是在我国妇孺皆知的传奇人物,他当年受秦始皇之命率童男童女东渡寻找长生不老之草药,曾抵达韩国的济州岛。上海田野考古作家钱汉东实地考查济州岛,解读此谜。此文收入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钱汉东考古文选》一书。
  我国秦朝的徐福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历史人物,他被称之为中国有史书记载的东渡第一人。在有关史料中,我们看到的多是徐福在日本活动的情况,这也无可非议,因长期以来,我国与韩国一直处于“老死不相往来”的隔绝状态,直到1992年两国建立外交关系后,徐福在韩国的事情,才引起海内外学者的注意。
  我的同事方毓强先生,是国内最早研究徐福抵韩的文化人之一,从1998年至今,先后十多次前往韩国及其南端的济州岛实地考察,他向我介绍,意外地发现了济州岛的创世传说以及其相关遗址,与2200多年前徐福率童男童女东渡有惊人的密切联系。真是不谋而合,我年轻时读司马迁《史记》,曾多次看到过有关徐福的记载。以后翻开地图册,自然会把目光投向离山东龙口徐福起航地不远的韩国济州和日本长崎等岛,我猜想徐福可能到过那里。
  济州岛,是一个田园之岛,风情之岛,艺术之岛,距离中国最近的海岸约500公里,与上海可谓一衣带水,隔海相望。当年徐福奉秦始皇之命东渡日本等地寻找长生不老之药,最早登陆之地可能就在济州。在中韩建交20周年之际,我应邀考察了美丽的济州岛,拜访了韩国有关学者,使我有机会了解和思考有关徐福的话题。
  文献史料有关徐福的记载
  我国史书中有不少关于徐福的记载。仅《史记》中就有六处写到徐福,字数超过2000字,可见司马迁对徐福这个传奇人物的重视程度。《史记》是部信史,司马迁是一位非常严谨的史学家,他的不少记载曾被后世学者质疑过,但近年的考古发现,不断证明他的记录可信可靠,我对他十分敬仰。
  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写道:秦始皇二十八年,秦始皇登临琅邪台(今山东胶南)时,“齐人徐巿(福)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请得斋戒,与童男童女求之。于是遣徐市发童男童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
  秦始皇三十七年,秦始皇又在琅邪台召见了徐福,徐福解释没有找到长生不老药的原因,是苦于海上鲨鱼的袭击,于是秦始皇亲自乘船到海上,在之罘(今山东烟台)一带射杀了一条,为徐福东渡求药扫清障碍。
  在《淮南衡山列传》篇中说:“秦皇帝大说(悦),遣振男女三千人,资之五谷种种百工而行。徐巿(福)得平原广泽,止王不来。”
  我国史书上最早记载济州岛的,要数晋陈寿所撰的《三国志》。在《乌丸鲜卑东夷传》中陈寿写道:“州胡在马韩之西海中大岛上,其人差短小,言语不与韩同,皆髡头如鲜卑,但衣韦,好养牛及猪。其衣有上无下,略如裸势,乘船往来市买韩中。”那里盛产的黑毛猪,至今仍是有名的物产,我还品尝过。
  唐代诗人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有诗句:“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瀛洲,连同方丈、蓬莱,被古人称作东海上的“三神山”。那么,瀛洲究竟在何处?众说纷纭。有人认为它就是今天韩国最南端的济州岛。济州岛有过多种名称:乇(tuo)罗、耽罗、耽浮罗、耽牟罗、涉罗、瀛洲、东瀛洲及州胡(见我国史书)等。
  我国拥有18000多公里的漫长海岸线,古代先民早就开始航海了。在浙江省跨湖桥文化遗址,曾发掘出8000多年前的世界最早的独木舟。在距今7000年的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中,还发掘出我国造船史上较早的航行工具———6支木桨。这些史前遗址我都实地考察过,印象较为深刻。考古证明,在6000年前山东半岛就与辽东半岛有海上往来。据《越绝书》记载,战国时期的吴国已经拥有长12丈、宽1.6丈、可载91人的战船了。公元前474年,越国由会稽从海上迁都瑯琊,有“死士八千人,戈船三百艘”,这足以证明当时中国航海技术的发达。而徐福东渡是这一历史事件255年以后的事。根据文献记载及考古发现,徐福东渡的年代,中国的航海技术可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时代。
  1928年,在济州市离朝天浦不远的山地港,发现了中国西汉王莽时代(公元8—25年)的多种文物:汉式铜镜及货泉、五铢、五十大泉等古钱币。1998年济州岛又出土了公元14年(西汉王莽时代)的古钱币。这些都是到目前为止所发现的济州岛与中国交往的最早的考古证明,证明至少在那时我国与济州岛有海上往来,这距离徐福东渡的年代相差227年至244年之间。
  古人所说的白水洋、黄水洋及黑水洋,这是古人在没有指南针的情况下,根据海水颜色所作的判断,以确定自己的航线。白水洋为紧靠大陆的水流;黄水洋为黄海的潮流;黑水洋为流向韩日的潮流。虽说人们常用“沧海桑田”来形容世事的变迁,但几千年过去了,中国、东海和黄海的三种颜色并未改变,在济州岛海边我们至今还能见到俗称的黑水洋。
  至于中国与韩国之间的海上交通,早在公元前7世纪,就有朝鲜半岛的土特产从海上运到齐国,齐国的斥山(今山东荣成县)就是著名的海港。输入的主要物品有“文皮”(虎、豹之皮)、“兑毛服”(用毛皮做成的衣服)。这些都记载在我国最早的辞书《尔雅》以及《管子》等古籍里。
  济州岛上有关徐福的传说
  踏上古老秀丽的济州岛,我们专程到从事徐福文化研究的著名学者郑守铉先生府上拜访。郑守铉先生年过七旬,儒雅谦和,亲切友好,在寒风凛冽的路口,他等待我们的到来。郑先生现任韩国文化院联合会济州特别道支会长,这一职位相当于国内省文联主席。郑先生家的客厅墙上挂着中国传统的书法作品,我们席地而坐,品茶论道,相交甚欢。郑先生说:“古代历史上,韩国陆地和济州岛的文人对此都有不少记载,认为历史上济州岛就称为‘瀛洲’,并有‘瀛洲十景’。徐福随着海潮登岛,可能来寻找长生不老草药,以完成秦始皇交给的使命。这在岛上留下了不少传说和故事,有些地名与徐福有关,如西归浦市的地名就是因徐福西去回国而得之。”郑先生告诉我,韩国民众以徐福到济州岛而感到无尚荣耀。他还热情地邀我们参观他的书房。临别时,我书赠郑先生一副对联:“徐福故地传佳话,西归浦里有贤人。”
  据韩国的《瀛洲志》、《三国史记》、《东国通鉴》、《高丽史》、《世宗实录地理志》等史书记载: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听说遥远的东海之中有三座神山,在那里的神仙都采吃不老草,因而长生不老。秦始皇命令徐福率领童男童女来此寻找不老草,帮助其实现长生不老的宏愿。徐福率领童男童女各500人及航海技术高超的船工,开始了遥远的航海之旅。徐福一行首先到达的地方可能是济州岛,古代的瀛洲就是济州岛。
  有学者研究出徐福登陆后的路线图,他先来到朝天浦,登临汉拿山,转至西归浦,然后在此返回中国。时间应是徐福第二次东渡之前(即秦始皇三十七年)。
  朝天浦在济州岛北部海边,济州市的东北方向。传说徐福一行从中国出发,顺着黑水洋,在朝天浦登陆,并满怀豪情地在海边的岩石上刻下了“朝天”两个大字。这两字寓意极为深刻,徐福虽受皇命远离故土寻长生草,但心里还是朝着大秦帝国的天子秦始皇,依旧留恋着家乡,不忘自己担负的使命。于是此地的地名从原来的“金塘浦”改称为“朝天浦”了。当地文化人发起在这里勒石,作为徐福到此的一个历史记录。
  徐福再往瀛洲山(后改称汉拿山)。传说中,徐福从朝天邑上岸后,就率童男童女登上了海拔1950米的瀛洲山寻找不老草。徐福在此山找到的是“岩高兰”,就是今天的“灵芝”或“芝草”。瀛洲山是韩国第一高山,由火山喷发而成,整个外形就像日本的富士山,登山的路径不是非常艰难,山顶也不险峻,比较宽平。根据有关资料显示,汉拿山流传着“徐福采药”,“雪门台婆婆及五百个儿子”的故事。这似乎与徐福率五百童男童女东渡的传说极为相似。
  徐福一行从瀛洲山上下来,经过正房瀑布,惊异于这里的美景,便在该处刻下了“徐市过之”四个大字。后人在他离开时的渡口,留下富有诗意的地名———西归浦。尔后再由西归浦启航返回中国。在韩语中,“西”字与“徐”字的发音基本相同,所以“西归浦”也可以称之为“徐归浦”。这同司马迁《史记》记载徐福至少有2次东渡(秦始皇二十八年,秦始皇三十七年)相吻合。另有一说为徐福从西归浦启航西归的途中,又折往东行,抵达日本。
  徐福在西归浦最重要的遗迹是,正房瀑布的石壁上所刻下的“徐巿过之”(或解释为“徐巿起礼日出”)的字样。1910年有日本学者拍了照片,撰写了《济州岛秦徐福遗迹考》,并收入《朝鲜志》一书。直到1950年,当地人还能看到这四个字,但后被湮没了。有人说山石崩塌,落到附近的水里,今日所见石刻,是根据当时照片重刻的。1999年10月,西归浦举行了首次“徐巿过之”的祭祀仪式、游行等活动,盛况空前。
  在济州市龙头岩有这样的传说:从前海龙王的第四个儿子来到瀛洲山(汉拿山)挖取不老草,惹怒了山神,山神拔出弓箭,射中了龙王的四子,他中箭身亡后,落入海中,只有头还浮在海面上,这便是龙头岩。龙头岩其实是火山喷发后火山岩的自然造型,有点像龙头。传说中透露出来的“第四子”,“到瀛洲山挖取不老草”等情节,恰好与徐福受命寻找长生不老之药的记载不谋而合。
  “三姓穴”是济州岛人发祥的圣地,1964年被列为韩国指定文化史迹第134号。三姓穴是济州岛人始祖高乙那、梁(又作“良”)乙那、夫乙那三位神人从三个洞穴破土而出的地方。他们穿着皮衣,吃肉,靠打猎过日子。一天从海上漂来一只木箱,打开后出现一位身穿紫色衣服的使者,对三位神人说:“这是东海碧浪国王的三位公主,国王说西海中有三位神人要立国,但仍没有婚配,让我把三位公主许配给你们以完成大业。”使者说完就驾云而去,留下穿着蓝色衣服的三位十五六岁的美丽少女,她们还带着小马、小羊、五谷种子来到这里。传说当地的“婚姻池”,是三位神人和从东海碧浪国漂来的三位公主举行婚礼的地方,“三射石”则是三位神人在瀛洲山下放箭选定住所的中箭之石。婚后他们用射箭的方法来决定居住的地方。   这些流传已久的故事,与徐福所率的童男童女都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从民俗学的角度看,给人想象的空间。人们从中不难猜测这三位神人,可能是徐福东渡途中经过济州岛而留下来的童男,而三位公主则是已经到达日本定居后的徐福派遣过来的童女。
  徐福对韩文化发展的影响
  徐福东渡对朝鲜民族而言,是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对其文化发展的影响和意义,可以说是极其深远的。这样的历史事件,恐怕仅仅依靠史书记载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我们从考古、航海、天文、地理、民俗等多角度来进行考察。
  徐福把我国农耕技术、生活方式、礼仪制度等先进文化带到朝鲜半岛,其中影响最为深远的当属汉字。两千多年前,朝鲜人已经接触中国汉字了。在首尔,我们考察了600余年前朝鲜王朝建国时的昌德宫、景福宫等王宫,在大殿和宫苑的亭台楼阁的匾额和楹联上,无处不见书写娟秀典雅的书法艺术,内容上都反映中华传统的儒家文化思想,儒家文化思想已成为当地国民的主流价值和民族精神。
  古代朝鲜,在相当长时期没有自己的文字,只能沿用中国汉字。朝鲜历史文献都是用汉字记录的。朝鲜贵族、官员会使用汉字,称为“吏读文字”,而普通朝鲜平民不识汉字,只能用口头方式进行文化交流,他们年积月累的农耕经验和生活方法也无法长久地保留下来。
  朝鲜王朝第4位国王李祹(1418年至1450年在位),是朝鲜历史上最为贤明的国王之一,他是改革家、语言文字学家、朝鲜文的发明者,后世史学家尊称他为“世宗大王”。首尔中央大街上耸立着他的巨大金色塑像,我专程去凭吊过。他深知朝鲜民众对拥有自己民族文字的强烈愿望,便于1446年创立了韩文字母。
  上世纪初朝鲜半岛废除了汉字,但这并不意味着朝鲜拼音文字的真正使用,由于汉字在朝鲜的强大文化影响力,朝鲜拼音文字一直作为“韩语拼音”、“谚文”而存在,而朝鲜的贵族、官员还是继续使用汉字“吏读文字”。尔后,韩国民族主义高涨,韩语被广泛推行,汉字一度被边缘化。
  2005年2月9日,韩国政府宣布:在所有公务文件和交通标志等领域,全面恢复使用已经消失多年的中国汉字和汉字标记,以适应世界化的时代潮流。为了发展韩国的传统文化,促进与东亚汉字文化圈国家的积极交流和推动韩国观光事业的大力发展,又提出了《推动汉字并用方案》,将目前完全使用韩国文字的公务文件改为韩、汉两种文字并用,以解决韩文难以清楚地表达汉字含义的历史难题。
  徐福东渡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让徐福这位人类文明史上最早的伟大航海家想不到的是,西归浦市为他这位开启中韩文化历史交流的中国人,建立了纪念馆,他的塑像高高地矗立在纪念馆旁,供游人参观凭吊。西归浦市还与徐福渡海启航之地———山东龙口市结为友好城市。
  默默地伫立在徐福塑像前,我追忆着这位先贤在惊涛骇浪中奋然前行的勇气和智慧。徐福,这位彪炳史册的中韩文化使者,他为开拓韩文化所作出的杰出贡献,值得人们永远敬重。   


发表于 2012-12-1 20:54 | 显示全部楼层
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发表于 2012-12-2 12:51 | 显示全部楼层
宗亲发贴辛苦了,谢谢分享!
我想我是一天也不能离开徐氏宗亲网。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向全世界推广中华文化瑰宝徐氏文化的联谊平台 ( 粤ICP备12026633号-3 )

GMT+8, 2024-5-21 01:59 , Processed in 0.208564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